户外常识 分类>>

今年骑行火了这之前他已在京城骑行圈坚持办赛8年

2024-09-07 23:12:16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今年骑行火了这之前他已在京城骑行圈坚持办赛8年本文整理自橙光线视频号直播栏目《同行有你》2021年10月11日第5期,点此查看完整直播回放

  我进入自行车行业或者说进入体育行业纯粹是一个巧合。2012年春节一个很偶然的机会,我开始骑车了。我并不是把骑车当成一个通勤的方式,而是我骑车去山里玩了。骑了三次以后,一个合伙人给了我一辆很破很破的公路车,这车如果放到现在应该算是一个古董了。

  三个周末骑了三次以后,我发现我特别的喜欢骑车。于是我就开始坚持骑车。2012年第一年我骑得很疯狂,每个周末都会骑车进山。骑到2013年的时候,我因为对工作上有一些想法,想要做一些变化,自己又爱骑车,就开始自己做赛事或者组织活动了,就这样进入了这个行业,然后一直做到现在。

  2013年的自行车圈跟现在的自行车圈不太一样,这是当时我想做自行车赛事的原因之一。那个年代如果有人想进入自行车行业的话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开车店而不是做赛事。

  那个时候面对业余爱好者的自行车赛事或者活动一般分为两种。一个是模仿专业赛事开展的竞技性的比赛,这种比赛业余高手或者大神们是愿意参加的,而对于一般的自行车爱好者来说,大家是不愿意去参加这类比赛的。还有一种是那时候非常流行的、现在也有的车友自发的约骑。

  对于像我一样的普通骑行爱好者来说,没有什么机会参加正式一点的活动或者正式的比赛,或者说机会是非常少的,这也是我为什么创办比赛、创办士博途的原因。

  一开始我们的定位是针对普通的骑行爱好者,拿我自己作为一个模板来探索需要什么样的比赛。我们的定位是一个不间断骑行的形式,挑选大家喜欢的、风景不错的热门路线。当时我们非常仔细地斟酌过难度,我们办的活动都是单日的,以距离来划分100、200、300、400公里这四个级别。

  即便是100公里,它也是有相当的门槛的。骑行者一定要有相当的骑行经验以后才能完成。到单日200公里的话,就需要有比较丰富的骑行经验,而且对于骑行者的骑行知识或者骑行装备都有一定的要求。

  然后到单日300公里对大多数车友来说是个极限了。单日400公里的比赛就属于少部分人了。其实能完成单日400公里以上甚至500公里、600人公里的人都有,只不过非常少了。

  我们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。就难度来说,第一年我们就有单日100、200、300公里。发展的过程并不是说难度的逐渐递进,基本上每一年我们都会有单日100、200、300公里的比赛。

  我们在2015年的时候开始有单日400公里,难度基本上都不变。最近两年因为疫情这个特殊情况,我们办的只有单日100公里。

  第一年我们只办了4场赛事,因为是新手,我们每场筹备的时间都很长,但是从第二年开始,场次上基本上集中在6~8场,最多的一年我们办过9场。因为北京的气候情况,适合搞骑行活动大概只有6个月的时间。6个月的时间内办六七场赛事已经是有相当的难度了,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比较密集的了。

  自行车是一个速度的运动,速度是它的自然属性,所以我们肯定是想办竞速的比赛。但是大家都知道,在北京我们不可能去封路,也没有合适的道路给我们办这种纯竞速的比赛。那怎么办呢?我们要想办竞速的比赛就得到场地里去。

  我们知道现在有很多这样的比赛,比如找一个公园封起来,但是如果说这个场地是一个是赛车场的话,这种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。赛道它是全封闭的,又比较宽,关键是赛车场它本身就是一个追求速度的地方。

  所以2015年冬天,我在金港赛道上骑过两圈之后,当时就去找赛车场方谈合作。后来因为赛车场的租赁成本过高,我们就放弃了合作的想法,这事就搁下了。

  一直到2019年,有一个参加士博途的车友找到我,他在赛车联赛的组委会工作,问我愿不愿意到赛车场去办自行车比赛,于是这事就成了。

  北方赛道节它本身是一个赛车联赛,赛道、计时、安保、颁奖媒体等等设施和服务都非常齐全。而且北方赛道节的黄总也非常大方,他不把这些成本摊到我们的头上,所以这事就基本成型了。

  最早本来是2020年的6月份应该就办了。但是北京的朋友都知道,去年6月新发地疫情复发,所以这事一直拖到了2021年。2021年五一的时候办的第一场,按计划今年我们是要在4个城市的5个赛车场办的,但是因为5月份以后,因为越野跑事件,全国体育比赛所有的体育比赛全停了,所以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联赛。

  2015年结束的时候,我们和一个生产骑行服的的合作伙伴一起推出了一个政策——按照参加士博途的公里数,分级给大家设置奖品。

  最高档的就是参加过士博途所有活动的选手,可以得到一件骑行服和一件骑行裤,这个政策非常受大家的欢迎,于是第二年我们就推出了大满贯。

  大满贯是什么意思?就是报名参加了士博途当年所有的活动,并且按规定完赛就是一个大满贯。到年底我们会给这些大满贯颁奖,有专门定做的大满贯骑行服,上面会印上自己的名字。在那时参加完大满贯,说明你完成过100、200、300和400公里,尤其线公里的人不多。穿这件衣服在街上骑车,是一个亮点和骄傲,所以非常受欢迎。

  我们到处都是障碍,到处都是困难。组织赛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。一开始组织士博途的活动,我们满怀热血,当时我们的优势是对北京的骑行圈,以及对骑行路线比较了解。很多赛事一开始的时候,背后或多或少会有当地政府或者企业的支持,但那时候我们线年末,我们受邀去参加一些车队和俱乐部的年会。私下聊天的时候,他们说真没有想到你们能一直办下来,以为你们只是一时兴起办个一两场就散了。

  其他标准上我可以根据报名数据提供一些参考。比如说性别,男女之比是9:1,女性参与者的数量还不到10%。还有一个是年龄差别,骑友们主要集中在20~40岁这一年龄段,20~40岁大概占比80%左右。其中20~30岁稍多一些,占比可能在40%出头。40岁以上甚至50岁以上的人也有,但是比较少,应该跟年龄有关系,这时候他们可能已经不太愿意参加这种陌生群体的活动了。

  我们思考过这个问题。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互联网行业和连锁行业复制,这是一条做大的路。但是在自行车行业就没有这么简单了,国内有去其他城市做分站的这种情况,实际效果并不是很好。

  我们很注重质量,但是目前士博途所谓的质量也好,服务水平也好,离我们的预期还差很多。由于我们的能力、资源有限,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条件里面把赛事做好。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我们做的还是很不错的。但是它距离我心目中一个较为完美的赛事还是有距离的。

  转播真的是太好了。我们用的是赛车场那套转播体系,还有它的计时系统。在转播的时候,这个画面旁边会实时显示每个人的排名,这在我们以前的自行车比赛里面是完全没有过的,这一点是非常好。

  从广义上来说,运动本身就是人的天然属性,所以谁都可以赞助运动,尤其是那些愿意在品牌形象里面注入一些运动健康、速度等等这些元素的这些品牌。

  度假村或者养生小镇合作,国内我们也看到很多旅游景点会喜欢去办自行车比赛。2、我特别想说的是汽车

  天然结合的属性的。举个例子,大家可以开汽车到更远的地方骑自行车,由此甚至还催发出一个新的产品,就是所谓的车顶架或者后备架。我们的志愿者里头已经有人以汽车是不是方便带自行车,作为他购车的考虑因素之一了。

  实事求是说我在很困难、依靠着很少的资源的情况下,把士博途办了8年,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成就。

  我讲一个细节,士博途每次发车的时候我都会带着大家在前面倒数5,4,3,2,1然后出发。这时候我会看着大家从我面前鱼贯而出,会听到咔咔不断的上锁的声音,这个过程会持续将近一分钟,这个声音在我听来简直是最悦耳的声音。

  真的喜欢这项运动,甚至你要亲身从事它,我希望你真的是要去骑车。我们核心的志愿者都是2012年跟我一起骑车的人,所以我们懂这个,你一定要懂。

  组织能力、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,因为你要面对随时面对各种各样的情况,有很多时候是没有是没有什么其他的资源或者其他的帮手,或者说一个现成的解决方案提供给你的,你当时就要做出选择,要去怎么做、怎么去解决。

  好身体,干这个很累,比如说我们办300、400公里比赛的时候,我都是40个小时不睡觉,甚至不吃饭。真的有时候是要能盯得住。

  如果没有我的夫人,就没有士博途,她只要反对一下,我相信5年前就已经没了。做这样的比赛的话,如果家里不是全力支持的话,真的是没有戏。

  我曾犯过一个错误。那是2016年10月份,我们在南石洋大峡谷举办的那一场比赛,我竟然忘带奖牌了!这就要说到我的夫人了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,那时候我媳妇怀孕5个月了,我让她给我送过来。我夫人拖着大概300多块奖牌过来,那个东西很重,我搬都是走两步就要歇一歇。如果当时我不能发奖牌,应该会很尴尬。但是我的夫人,大家都知道她是一个很坚强、很有办法很能解决问题的人,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,所以我对这件事印象特别深。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