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 分类>>

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商河县郑路镇:“老手艺”成了“新产业”

2024-09-03 03:51:06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商河县郑路镇:“老手艺”成了“新产业”传统手工艺,是凝聚中华先民经验和智慧、贯穿中华匠心文脉的整饬技艺体系。它强调工艺造作的人文意义和社会功用,崇尚心性与物性、人工与造化的和谐默契;讲究因地制宜、因材施艺的行工作风和巧而得体、精而合宜的艺术创意;追求巧应妙合天时、地气、材美、工巧诸因素的“天工之美”,透彻地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精神气质。现代社会推崇的谐于自然的技术理想,在中华传统手工艺上有系统的体现。

  在商河县郑路镇大石家村,一个个小小的笤帚串起了致富一方的产业链。20世纪80年代,借助市场经济发展的东风,大石家村开始规模化加工、销售笤帚,农忙之余,加工笤帚是家家户户发家致富的“主业”。

  据了解,郑路镇手工扎制笤帚历史悠久,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,近年来,通过不断吸纳地方民族工艺和传统文化,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六步扎绑技法,即通过选料、浸泡、捆扎、成型、整形、晾晒六个步骤,在保留传统手艺的基础上,融入了创新设计。

  高粱秸秆与彩线编织成的“福”“喜”“吉”等字相得益彰,整体造型奇特精巧,蕴含了手工艺人匠心独具的设计,变成了使用与观赏兼具的文化艺术品。

  “那时候,村里人人都会做笤帚,23岁时,我骑着自行车,带着200多把笤帚去城里推销,能挣个十几块钱,就非常开心。”大石家村党支部石道营笑着说道,“后来,销路打开了,用卡车一车车往外运,带领着村民也跟着干,大家都富起来了。”

  产业旺,生活美,农民腰包也鼓起来。现在,郑路镇的笤帚制品畅销全国,并远销澳大利亚、荷兰、韩国、阿联酋等6个国家和地区,实现年产值2.2亿元,郑路镇早已成为名副其实、远近闻名的笤帚专业镇。

  走进位于郑路镇创新工业园的山东徐记工艺品有限公司,全家福、葫芦、锤、五指山、直把子、弯把子……各式各样的笤帚陈列在仓库、院子中。

  “别看我今年50了,和大伙一起做笤帚说说笑笑的,既能锻炼身体,又能致富。往小了说挣点钱,日子越过越红火,往大了说,咱也为国家的小康路添砖加瓦呢!”总经理徐志辉边做笤帚边说道。

  作为郑路镇笤帚产业带头人,如何实现全镇笤帚产业的破题起势,解决笤帚苗种植面积较小、笤帚加工产业难成规模等因素的制约,徐志辉可是下了不少功夫。

  为了找到产量高、品质好的笤帚原材料,徐志辉经过多次调研、反复论证,逐渐摸索出“外地科研院所+本地良种繁育”的良种发展路子。

  2021年,徐志辉通过积极引进优质笤帚苗、高粱苗、稻草芯、芒草等原材料,率先在河西陈村流转150余亩土地开展了育种试验,新品种与种植户“自留种子”相比,亩产提高至300余斤,亩均增收500余元。

  种植品种优起来,销售渠道还要宽起来。为了让更多群众搭上“数字快车”,徐志辉创新“支部+合作社+公司+农户”的模式,先后注册了“洁园美”“一棵高粱”等笤帚品牌,通过外出参加广交会、大型展销会等方式进行线下推介,同时在淘宝、天猫、快手、抖音等平台开设“山东大娘”“匠心园”“匠心手工扫把”等店铺进行线上销售,扩大了郑路大石家笤帚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。

  现在九游会j9官网,仅徐记的笤帚,每年的线万把,实现线余万元。这些亮眼的成绩单,是郑路镇特色笤帚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。

  2019年,大石家笤帚被评为商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,成为郑路镇重点扶持发展的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。如何将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群众增收的新门路呢?郑路镇深挖资源优势,探索出一条“非遗产业+乡村振兴”的道路,郑路广大群众捧起非遗金饭碗,实现家门口就业、指尖上增收,让非遗“老手艺”成为乡村振兴“新动力”。

  近年来,郑路镇以打造区域品牌为抓手,通过标准化、规范化加工提升产品质量,建成多个普通笤帚和精品笤帚标准化加工车间,申请通过市级笤帚苗制品地方标准,自主研发葫芦、杯刷、保健锤等几十类高端产品,还组建了160余人的专业绑扎团队,实现由普通笤帚到精品笤帚再到艺术笤帚的转变。

  现如今,学习非遗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,更是郑路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“法宝”,“老手艺”成了“新产业”。目前,全镇有笤帚加工登记个体企业46户,加工户226家,生产加工能力达到2000万把件,1500余人被吸附到产业链上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稳步增长。(通讯员 胡宗刚)

搜索